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贵族们的悠闲生活,充满生动的画面感。

开篇两句"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就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洛阳城的九座城门全部敞开,皇宫前高大的双阙正对着横跨洛河的桥梁。这两句用宏大的建筑勾勒出帝都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是四个精彩的特写镜头:阳光明媚的大道上,官员们刚下朝会,衣冠楚楚地走着;小孩骑着羊在街上好奇张望(古代有骑羊玩耍的习俗);衣着华丽的贵妇们在捡拾落花("拾翠"指采摘花草);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城市不同阶层的生活片段。

最后两句"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是全景收尾:人们游乐到很晚才回家,路上扬起的香尘(贵族车马带起的尘土)远远飘散。这个结尾既点明了整日的欢愉,又通过"香尘"这个细节暗示了贵族生活的奢靡。

全诗最妙处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洛阳多繁华",而是通过城门、建筑、人物活动等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都市的活力。特别是"乘羊稚子"和"拾翠美人"这两个生活化场景,让严肃的都城景象立刻生动起来。这种用细节展现整体的手法,就像现代摄影中的"以小见大",非常具有感染力。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