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一片沧浪亭外水,波摇水底寒空。
行行人在画图中。
茂林修竹里,幽径一桥通。
此地年来开画院,丹青驰誉江东。
小娃负笈肯相从。
明年携彩笔,塘上写芙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临江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如画美景,同时融入了对艺术传承的期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上片写景,开篇就用"沧浪亭外水"点明地点,用"波摇水底寒空"的动感描写,让读者看到水波荡漾、倒映天空的生动画面。后三句像镜头推进:行人漫步在"茂林修竹"间,走过小桥幽径,整个画面就像一幅水墨画,人在画中游。

下片转入叙事,说这里新开了画院,在江东一带很有名气。最有趣的是出现了一个"小娃"(小孩)背着画具来学画,让人联想到艺术传承的希望。结尾两句是美好的期待:明年带着画笔,来池塘边画芙蓉花。这里"写芙蓉"的"写"字用得巧妙,既指绘画,又暗含记录自然之美的意思。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两种美的交融:自然风景的静谧美(水波、竹林、小桥)和人文艺术的灵动美(画院、负笈小娃、彩笔芙蓉)。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对学画场景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