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寺的静谧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万壑千岩里,声来何属钟"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现重峦叠嶂的壮阔山景,然后突然传来隐约的钟声。这个"何属"用得巧妙,既表达了钟声的飘忽不定,又暗示了诗人寻声探源的好奇心。
后两句"林深不知寺,总被白云封"更精彩:茂密的树林完全遮住了寺庙,只能看到白云缭绕。这里用"封"字特别传神,把白云写活了,仿佛是大自然给寺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诗人没说"看不见",而是说"被白云封住",让普通的场景顿时有了仙气。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视觉(山峦、树林、白云)、听觉(钟声)和空间层次(由远及近),就像一幅有声的水墨画。最妙的是始终没直接描写寺庙,但通过钟声和白云的烘托,让读者自己想象深山古寺的样貌,这种"留白"手法正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