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怪新来瘦损。对镜台、霜华令乱鬓影。胸中恨谁省。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貂裘渐冷。听梧桐、声敲露井。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寒鸿音信。
争忍。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
争忍。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孤独旅人在深秋夜晚的愁绪,像一部细腻的微电影,镜头从外到内层层推进。
上片开头就像特写镜头:突然发现自己瘦了,对着镜子看到白发乱糟糟地插在黑发里。这种"突然发现"的细节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某天照镜子突然注意到自己长了皱纹。接着镜头拉远,显出更大的孤独——身在荒凉的关山,暮色中连貂裘都凉了,只能听着枯叶落在井台上的声音。最扎心的是那句"可无人",想托人问问南飞的大雁有没有家书,却发现根本没人能托付。
下片转入室内场景,像切换了镜头:雨点打在灯笼上光影摇晃,家僮睡得叫不醒(说明主人已经辗转反侧很久)。这里有个有趣的反差——主人愁得睡不着,仆人却睡得打呼噜,这种对比更显孤独。最后脑洞大开:干脆叫醒月亮上的嫦娥,让她把整个世界都照亮,好让自己痛快醉一场。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像现代人郁闷时想"让全世界的灯都为我亮起来"。
全词妙在把孤独写得很有层次:从外貌变化(瘦了、白发)到环境寂寞(关山、寒夜),再到无人倾诉的苦涩,最后爆发成对月狂饮的幻想。用的都是生活中能感知的细节——镜中容颜、风吹落叶、打瞌睡的仆人、晃动的灯影,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情这种"深夜emo"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