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灵动的洞庭湖秋夜图景。
前两句写自然景色:秋夜的天空清澈宁静,湖面碧波轻轻起伏。诗人用"自澄穆"形容夜空,说明这种宁静是自然形成的;"还荡漾"则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仿佛能看到月光下湖水微微波动的样子。
后两句由景及人:诗人想象在这美景中,应该会有超凡脱俗的人,在君山上临风而立,吹奏笛子。"凌风人"既指站在高处的姿态,也暗喻人物清高的品格。笛声的加入让画面有了声音,更添意境。
全诗短短20字,却包含了天空、湖水、山峦、人物、笛声多个元素,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诗人没有直接写月亮,但通过"秋月"的标题和整体意境的营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皎洁的月光笼罩着这一切。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