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用两当轩韵咏落花,乃祖父命书院课题,戏效之。

慢把鸭锄放。
小楼头、绿阴浓遍,倚栏怅望。
一缕情丝烟共化,春水此情难量。
都付与、啼鹃怊怅。
不信东皇情最重,五更风、竟把花魂葬。
空剩得,彩幡荡。
前生本在蓬莱上。
返瑶池、回头俯视,人间景况。
雨妒风欺归亦好,尘世本来多恙。
休苦恋、朱门蓬巷。
后果前因难细问,意迷离、且醉青纱帐。
任花底,金铃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落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尘世的超脱态度。

上阕写实景入手:主人公放下锄头,在小楼上倚栏远望,眼前尽是浓密的绿荫。这里用"一缕情丝烟共化"的比喻,将愁绪比作轻烟,春水般难以丈量。作者借"啼鹃"的哀鸣,暗喻春光易逝的惆怅。最精彩的是"五更风、竟把花魂葬"这句,用拟人手法写夜风无情摧残花朵,只留下彩幡空荡,画面感极强。

下阕转入想象:将落花比作从蓬莱仙境坠入凡间的精灵。用"雨妒风欺"暗指人世间的险恶,认为回到瑶池仙境反而是好事。"朱门蓬巷"的对比,表达了对富贵贫贱皆虚幻的认知。最后以醉卧纱帐、静听花铃作结,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落花生命历程写得如人生般跌宕:从仙境坠落,历经风雨摧残,最终看破红尘。作者用"花"喻"人",将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对落花的咏叹中,既有对美好易逝的惋惜,又有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语言上善用拟人("东皇情最重")、对比("朱门蓬巷")等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读来既唯美又富有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