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

芳洲水暖蒲牙吐,健笔何人赋鹦鹉。
江山不解壮登临,徒使行人悲往古。
书生才气锐于锋,曹黄三子那能容。
君不见南阳人龙正高卧,三顾起来续炎祚。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赞美鹦鹉洲和抒怀历史的诗歌。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芳洲水暖蒲牙吐”,描述了鹦鹉洲春天的景象,水暖草绿,生机勃勃。这里用“蒲牙吐”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节草木生长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接着,“健笔何人赋鹦鹉”,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的期待和赞美。这里用“健笔”形容文笔犀利,富有力量,能够写出优美的诗篇。诗人想知道,谁能为这片鹦鹉洲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三句“江山不解壮登临”,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和思考。无论江山多么壮丽,历史的兴衰更迭都是不可逆转的,这里隐含着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和对于现实的反思。

第四句“徒使行人悲往古”,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历史的变迁让行人感到悲伤和怀念,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第五句“书生才气锐于锋”,诗人赞美了读书人的才华和锐气。他们的才气和智慧如同锋利的刀剑,能够开拓创新,为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六句“曹黄三子那能容”,这里可能是对历史上一些才华横溢的人物(如曹操、黄庭坚等)的赞美和敬仰。这些人物的才华和成就让人钦佩,他们的胸怀和包容也让人敬仰。

最后两句“君不见南阳人龙正高卧,三顾起来续炎祚”,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期待。南阳的卧龙(指诸葛亮)虽然一度隐居不仕,但终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来辅佐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这里表达了诗人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得到赏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鹦鹉洲的春景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期待。诗人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