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偕延陵君游虎丘后山
剑气寒秋水。
隔山塘、红尘紫雾,便生幽思。
丛冢累累烟草外,多少倾城名士。
更多少、断碑无字。
乱石点头如笑客,笑兴亡、为甚干卿事。
松气冷,沁心腑。
三年偕隐吹箫市。
忆当时、绣襦甲账,瑶台霞起。
犊鼻牛衣今落寞,误尽踏青修禊。
只同看瑶峰如髻。
回首东南苍莽处,阖闾城,长浸莺花里。
云水约,问西子。
隔山塘、红尘紫雾,便生幽思。
丛冢累累烟草外,多少倾城名士。
更多少、断碑无字。
乱石点头如笑客,笑兴亡、为甚干卿事。
松气冷,沁心腑。
三年偕隐吹箫市。
忆当时、绣襦甲账,瑶台霞起。
犊鼻牛衣今落寞,误尽踏青修禊。
只同看瑶峰如髻。
回首东南苍莽处,阖闾城,长浸莺花里。
云水约,问西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夫妻俩游虎丘后山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还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上片写景起兴,用"剑气寒秋水"开篇,把虎丘的历史传说(吴王埋剑的典故)和眼前秋景融合,瞬间营造出冷峻苍凉的氛围。隔着山塘看对岸红尘喧嚣,更显得此处幽静。累累荒坟、无名断碑,都在诉说历史的无情——再倾城的美人、再风流的才子,最终都化作黄土。最妙的是"乱石点头如笑客"这句,把石头拟人化,好像在嘲笑世人:朝代兴亡关你什么事?这种调侃中带着看透世事的豁达。
下片转入回忆和现实对比。三年前夫妻俩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绣襦甲账"指华服美器,"瑶台霞起"形容住所华丽),如今却落魄到穿粗布衣裳("犊鼻牛衣"),连春游踏青的雅兴都没了。唯一安慰是还能并肩看远山如发髻,这个比喻既浪漫又心酸。结尾处望向东南方向的苏州城,那里依然莺歌燕舞,而他们却像范蠡西施那样,萌生了归隐云水的念头。
全词最动人的是两种对比:历史与当下的对比中,显出人生短暂;过去富贵与如今落魄的对比中,见出患难真情。最后用"云水约"收尾,在无奈中透出几分超脱,就像秋日里的一缕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