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翠轩

高阁登临暑气空,绿槐蝉噪咽清风。
我今到此须怀感,多少行人道路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登高乘凉的场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写景:诗人登上高楼避暑,暑热顿时消散。绿槐树上的蝉鸣声和清风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呜咽低唱。这里用"咽"字形容清风,让无形的风有了声音和情绪,显得格外生动。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自己来到这里本该享受清凉,却忍不住想到那些还在烈日下赶路的行人们。一个"须"字透露出这种感慨的必然性,展现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关怀。"多少"二字则突出了受苦者的数量之多,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清凉与酷暑的对比,揭示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自身感受引发读者思考,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蝉鸣与清风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普通的避暑场景承载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马亮

(957—1031)庐州合肥人,字叔明。第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知濮、福、饶三州,颇有治行。真宗时为西川转运副使,历知潭、升、广、虔、洪、杭、庐、江陵、江宁等州府。仁宗时累迁工部尚书,知亳州、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有智略,敏于政事,然无廉称。卒谥忠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