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六

巢父傲帝尧,季札轻其国。
胡为世俗人,刀锥动颜色。
辟如群狙公,朝三不自得。
斯人之相远,何啻千与亿。
不自临嵩少,安能小陵丘。
蜥蜴舞行潦,鼓舌讥潜虬。
彼此殊趋舍,是非不相谋。
斗筲自营为,焉用反谤尤。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历史典故和自然比喻,讽刺了世俗之人的狭隘与盲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中提到两个典故:巢父拒绝尧帝的禅让,季札看轻王位继承权。这两人都淡泊名利,但世俗之人却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就像被耍猴人用"朝三暮四"的把戏糊弄的猴子。作者感叹:高尚者与庸俗者的差距,何止千万倍?

接着用自然现象作比:不登嵩山就不知道丘陵的渺小,就像蜥蜴在浅水沟里蹦跶,却敢嘲笑深潭里的蛟龙。这说明眼界决定格局——站在高处才能看清真相。

最后指出:不同追求的人就像活在平行世界,计较琐事的俗人就像拿着斗筲(小容器)量海水般可笑,他们忙着算计时,哪有功夫反省自己的错误?

全诗用夸张对比揭示真理:鼠目寸光者永远理解不了鲲鹏之志。这种讽刺既辛辣又充满智慧,就像给浮躁的现代人一面照妖镜,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反思自己的格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