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太虚

少年豪气几时成,断酒辞家向此行。
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灯火读书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离家求学的场景,充满青春朝气和理想主义色彩。

前两句"少年豪气几时成,断酒辞家向此行"写的是年轻人告别家乡、戒掉玩乐(断酒),踏上求学之路的决心。"豪气"二字透露出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壮志凌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热血情怀。

后两句"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灯火读书声"则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描绘了寒窗苦读的情景:在春雪飘落的深夜,梅花静静绽放,从透着灯光的小窗里传来琅琅读书声。这里用"梅花"和"春雪"既点明了时节(初春),也象征着读书人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写出了每个年轻人都经历过的追梦时刻
2. 用"夜读"这个具体场景,展现了为理想奋斗的坚持
3. 梅花、春雪、灯火的意象组合,营造出既清冷又温暖的意境

它告诉我们:青春就是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气,也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