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胡祭酒家喝葡萄酒的宴会,充满了美酒佳肴的享受和欢乐气氛。
前两句说这葡萄酒是从凉州(今甘肃一带)新酿好送来的,让人想起当年张骞(博望侯)从西域带回葡萄的历史故事。这里用"凉州"和"博望侯"点出了葡萄酒的珍贵来历。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宴会场景:银瓮里的葡萄酒散发着马奶般的香气,玉壶中的酒液像珍珠般闪亮。夜宴上大家频频举杯,蜡烛都烧短了好几根;春天般的温暖让宾客们脱去了厚外套。这里用"银瓮"、"玉壶"等贵重器皿,以及"烧烛"、"拥裘"等细节,展现出宴会的奢华和宾主的尽兴。
最后两句突然笔锋一转,想到农民种地的辛苦,年年种高粱却享受不到这样的美酒。这一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理心,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全诗最妙处在于:前面六句极尽铺陈宴饮之乐,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民间疾苦,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写法既展现了诗人的享乐生活,又透露了他的社会关怀,使诗歌在欢快中多了几分深度。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