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黑龙潭有古梅两株唐时物也未谷为设阑楯索余图永之于石

疏香拂拂吹面来,黑龙潭上梅花开。
紫云吹影落波底,碧琉璃浸红玫瑰。
寻山惯骑款段马,叩门不许奚童催。
道人揖客山院静,风炉茶沸喧殷雷。
老干盘空见须发,苍鳞卧地栖莓苔。
蛰龙一睡不复醒,铁笛吹破云千堆。
谁人手携入灵境,传闻天宝当时栽。
千年劫火烧不死,支离孕结丹砂胎。
人生安得如汝寿,古佛含笑天公猜。
老夫十日面青壁,放笔自喜无纤埃。
山空杳冥天籁绝,枝底只有山禽陪。
夕阳倒射殿角赤,花光人影相徘徊。
鹤声送客入城去,衣上染得朱霞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滇中黑龙潭欣赏两株唐代古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开篇用"疏香拂面""紫云落波"等生动比喻,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梅香、看到倒映水中的花影。诗人骑着慢马悠然寻访,道人煮茶的声响反衬出山院的宁静,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让人身临其境。

描写古梅时用了"老干盘空""苍鳞卧地"等拟人化手法,把梅树比作沉睡的巨龙,树皮像龙鳞般覆盖着青苔。通过"千年劫火烧不死"的夸张描写,突出古梅顽强的生命力,就像炼丹炉里不灭的丹砂,暗含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最后部分写创作过程别有深意:诗人面壁十日作画,衣染霞光归去,既表现了艺术创作的专注,又暗喻自己从古梅中获得了精神洗礼。夕阳中花光与人影交融的画面,传递出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千年的生命对话——唐代栽种的梅花,元代诗人作画,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永恒性。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和鲜活的场景,把深沉的哲思化作了可感可触的诗意画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