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林图赠伯琛
我家昔住苍山巅,竹树杳蔼当庭轩。
有山竟日情不厌,时与白云相往还。
迩来别家又三载,引领长望心悁悁。
豫章曹君江海客,济时久习轩岐术。
深情迥若彭蠡宽,逸气远与匡庐适。
偶然赠此云林幽,黛色烟光远相逼。
采芝却忆商山翁,种杏自喜多阴功。
良医良相各有志,岂与流俗论卑隆。
伊余蹇拙无所似,好古每欲寻高踪。
山中黄精倘或煮,幅巾裋褐期相从。
有山竟日情不厌,时与白云相往还。
迩来别家又三载,引领长望心悁悁。
豫章曹君江海客,济时久习轩岐术。
深情迥若彭蠡宽,逸气远与匡庐适。
偶然赠此云林幽,黛色烟光远相逼。
采芝却忆商山翁,种杏自喜多阴功。
良医良相各有志,岂与流俗论卑隆。
伊余蹇拙无所似,好古每欲寻高踪。
山中黄精倘或煮,幅巾裋褐期相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家乡山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和一位医生朋友的深厚情谊。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回忆山居生活(前六句) 诗人开篇就说"我家以前住在苍山顶上",用"竹树杳蔼"描绘出家门口竹林朦胧的美景。他整天看山都不腻,还能和白云作伴,说明他特别喜欢这种与自然为伴的生活。但最近三年离家在外,只能伸长脖子远望家乡,心里特别想念。
2. 赞美医生朋友(中间八句) 这位叫曹伯琛的朋友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轩岐术"指医术),诗人用两个比喻夸他:心胸像鄱阳湖一样宽广,气度像庐山一样超逸。朋友送的这幅《云林图》画得特别好,青黑色的山色和朦胧的烟霞仿佛要透出纸来。诗人联想到古代名医董奉种杏树治病救人的故事,说好医生和好宰相都是高尚职业,不能用世俗眼光评判高低。
3. 表达归隐愿望(最后四句) 诗人谦虚地说自己笨拙,但一直向往古人的高洁品格。最后两句最有趣:他说要是能在山里煮黄精(一种药材)吃,就愿意穿着粗布衣服跟朋友一起隐居。这既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暗示想和朋友一起远离世俗。
这首诗的亮点: - 用"白云往还"这样拟人化的写法,把山居生活写得生动有趣 - 通过鄱阳湖、庐山等江西地名,自然带出朋友的高尚品格 - 结尾用"煮黄精"这种生活化场景,把隐居愿望表达得很接地气 - 全诗在怀念故乡、赞美朋友和抒发理想之间转换自然,透着真挚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幅画引出对家乡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把三种情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来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