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梁子美召食
湘中佳山水,使指重他部。
高贤驻行节,儒雅饰治具。
虽云入郡广,曾不假多虑。
一扇清微风,融和及生聚。
川原发阳和,草木均雨露。
疏网悉举纲,和声已载路。
时登华远亭,每与胜景遇。
秀岩及南峻,碧江争北注。
回环如户庭,彷佛若绘素。
弥望快遐目,纵吟尽幽趣。
雍容接诸生,谦屈存异顾。
饮食出诚眷,上下捐礼数。
贱子惭不肖,万里困飘寓。
屡尝造宾除,幸此听谈绪。
斐然无所裁,安可继大句。
高贤驻行节,儒雅饰治具。
虽云入郡广,曾不假多虑。
一扇清微风,融和及生聚。
川原发阳和,草木均雨露。
疏网悉举纲,和声已载路。
时登华远亭,每与胜景遇。
秀岩及南峻,碧江争北注。
回环如户庭,彷佛若绘素。
弥望快遐目,纵吟尽幽趣。
雍容接诸生,谦屈存异顾。
饮食出诚眷,上下捐礼数。
贱子惭不肖,万里困飘寓。
屡尝造宾除,幸此听谈绪。
斐然无所裁,安可继大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受邀赴宴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和谐交融。
开篇用"湘中佳山水"点明地点,说这里风景优美,连上级官员都特别重视。接着描写宴请的主人(梁子美)是个德才兼备的官员,治理地方举重若轻,像清风一样给百姓带来安宁。这里用"一扇清微风"的比喻很巧妙,把善政比作令人舒适的自然风。
中间部分着重写景:登上华远亭远眺,看到秀美的山岩、碧绿的江水,这些景物像画一样环绕在眼前。这里用"回环如户庭"的比喻,把壮阔的自然景观说得像自家院子一样亲切。通过"纵吟尽幽趣"等句,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完全沉醉在这片美景中。
后段写人际交往:主人谦逊有礼,热情款待宾客,连作者这样漂泊万里的失意之人也受到真诚欢迎。"饮食出诚眷"这句特别朴实,说饭菜都饱含真情实意。最后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才疏学浅,难以写出匹配这美景的好诗。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意境的交织:一边是"碧江争北注"的壮阔山水,一边是"上下捐礼数"的温馨人情。作者用"阳和""雨露"等自然意象来比喻良好政绩,用"绘素"形容如画风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传递出人际交往的温暖真挚。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善相结合的写法,让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