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岩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
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翡翠岩》是一首富有意境和韵味的诗,下面我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分析:

1. “芙蓉幕里千场醉”: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芙蓉幕可能指的是美丽的景色或者华丽的背景。千场醉则暗示了某种沉醉、陶醉的情感状态。可以理解为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诗人沉醉其中,仿佛已经陶醉过千次。

2. “翡翠岩前半日闲”:
翡翠岩指的是一块像翡翠一样美丽的岩石或景色。前半日闲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悠闲的时光。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翡翠岩前,享受了半日的闲暇时光。

3. “惆怅晋朝人不到”: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惆怅表达了一种忧郁、失落的心情。这句诗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于晋朝时期的人们无法来到这里(翡翠岩)感到遗憾或失落。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叹这里的美景被晋朝的人们错过了,感到一丝惆怅。

4. “谢公抛力上东山”:
谢公可能指的是谢灵运,一个历史名人。抛力指的是用尽力量。东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某种象征。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谢灵运用尽全力登上了东山(或者某种象征意义的高峰)。结合整首诗,可能是表达诗人对于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美丽的景色和富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沉醉和向往。同时,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加了诗的韵味和深度。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