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卜筑编篱傍水滨,每逢良夕月初生。
寒蛩向户偏同觉,宿鸟依帷不自惊。
江上湘娥愁暮竹,人间旅客赋秋蘅。
萧萧芦荻烟云外,况值天高露气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秋夜图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情感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开篇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水边搭建篱笆小屋的生活场景。每当美好的夜晚,月亮初升之时,这里便成为诗人欣赏自然之美的绝佳去处。这里透露出诗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营造出秋夜的氛围。"寒蛩"(秋天的蟋蟀)在门前鸣叫,与诗人产生共鸣;"宿鸟"(过夜的鸟儿)栖息在帷帐旁,毫不惊慌。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也暗示诗人与自然生灵的亲密无间。随后诗人联想到江上湘妃(湘娥)对着暮色中的竹林发愁,以及人间旅客吟咏秋蘅(一种香草)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淡淡的愁绪和文化韵味。

最后两句将视野拉远,描写烟云之外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配合着高远的天空和清冽的露气,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意境。这个结尾既是对前文的具体呼应,又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鲜明,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诗中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蕴含着文人特有的情感寄托,在平淡中见深意,在简单中显韵味,充分展现了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