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贾谊旧居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
空将哀些吊沅湘。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贾谊故居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联"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点明地点和主题。楚地潮湿低洼让人感叹环境差异,而写下《鵩鸟赋》的贾谊早已不在,故居也荒废了。这里用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氛围。

颔联"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写贾谊的遭遇。他虽有治国良策却未被重用,只能写文章抒发对国家的忧虑,用哀伤的辞赋凭吊沅湘。表现了才子不得志的无奈。

颈联"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是精彩的景物描写。雨后古井边长满秋草,树叶落尽的树林间透出夕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衰败、萧瑟的意境,暗示时光流逝、盛景不再。

尾联"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是诗人的感悟。劝路过的人不必过多叹息,因为就连咸阳的皇宫也同样凄凉。这一转折将个人命运上升到历史规律,说明荣华富贵终将消逝的哲理。

全诗以景入情,通过故居荒芜的描写,引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最后升华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