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是后人凭吊民族英雄史可法时所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上联"何处吊公坟"开篇就带着沉痛的追问——英雄的坟墓在哪里?眼前只有扬州十里平山堂的荒草萋萋。这里用"蔓草"这个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荒凉,英雄遗迹竟已难寻觅。
下联"到来怜我晚"转为抒情,作者遗憾自己来得太迟,错过了英雄的时代。最动人的是"二分明月曾照梅花"这句:扬州素有"二分明月"的美称,月光曾经照耀过史可法墓前的梅花。梅花象征史可法坚贞不屈的气节,月光则是永恒的历史见证。
全联最妙的是时空的交错感:一边是如今荒草丛生的现实场景,一边是当年明月梅花的历史画面;一边表达对英雄的追思,一边又暗含对现实的感慨。通过今昔对比,既缅怀了史可法的民族气节,也流露出对英雄精神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