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长松呈梨洲先生
峨峨千丈松,挺生蓝溪侧。
种自新建来,根从蕺山出。
耸身立云表,枝柯散八极。
众芳仰广荫,攀援各努力。
中有幽兰姿,细草愧弱植。
瞻望徒殷勤,高卑不相及。
松枝忽下垂,一朝承颜色。
何以报长松,馨香保贞德。
种自新建来,根从蕺山出。
耸身立云表,枝柯散八极。
众芳仰广荫,攀援各努力。
中有幽兰姿,细草愧弱植。
瞻望徒殷勤,高卑不相及。
松枝忽下垂,一朝承颜色。
何以报长松,馨香保贞德。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棵高大的松树比喻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梨洲先生),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前四句描写松树的来历:这棵巍峨的千丈松生长在蓝溪边,它的种子来自"新建"(可能指某个学派或家族),根系深扎在蕺山(象征深厚的学术根基)。就像名门望族传承的深厚家学。
中间六句展现松树的风姿:松树高耸入云,枝条伸展八方,各种花草(比喻不同层次的后辈)都仰仗它的荫蔽。其中特别提到幽兰(比喻品行高洁者)和细草(自谦的比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在伟岸的松树面前,普通人都显得渺小。
最后六句是情感升华:诗人表达虽然自己难以企及松树的高度,但松树却垂下枝条给予关怀(比喻长者对后辈的提携)。诗人用"馨香保贞德"作结,表示要以保持美好品德来回报长者的栽培。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人际关系转化为具象的自然景观:用松树比喻德高望重的师长,用花草比喻不同层次的后学,用"枝条下垂"生动表现长者对后辈的关爱。这种比喻手法让深刻的尊师重道之情变得可触可感,既庄重又不失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