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期待。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说:宇宙已经历亿万年("历亿劫"),人的生命却像浮云一样短暂。住茅草屋的人不必说自己穷,坐豪车的人也别笑话别人贫——传递"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中间四句借孔子("鲁中叟")的典故,说圣人救世艰难,普通人("由也"指孔子的学生子路)追问人生意义也是徒劳。就像鸟兽不同群,人和人的追求也难一致。
后四句用"沧海变桑田"的典故,说人世变化太快("弹指顷"),历史多次巨变("三扬尘")。虽然看不清变化的原因("不可诘"),但诗人仍相信会有能人("济川"指渡河的能人)来改变现状。
全诗精髓在于:看透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后,既不消极避世,也不盲目乐观,而是保持清醒,既接受现实局限,又对美好未来怀有期待。这种通透中带着温情的态度,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