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三十六芙蓉,浴罢汤泉曳短筇。
仙乐(鸟名)疑闻缑岭鹤,钵盂(峰名)欲豢鼎湖龙。
迷漫云气皆成海,穿穴峰头半是松。
始信到来仍不信,天工理外若为容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奇幻壮丽的自然风光,充满仙气与想象力。

首联“黄山三十六芙蓉,浴罢汤泉曳短筇”用比喻开篇,把黄山三十六峰比作盛开的莲花(芙蓉),刚泡完温泉的诗人拄着短竹杖漫步,悠闲惬意。

颔联“仙乐疑闻缑岭鹤,钵盂欲豢鼎湖龙”进一步渲染黄山的仙气。诗人听到鸟鸣(仙乐鸟),恍惚间以为是仙人骑鹤飞过的声音;看到钵盂峰,又想象它是不是用来喂养传说中鼎湖的龙。虚实结合,让景色更显神秘。

颈联“迷漫云气皆成海,穿穴峰头半是松”直接描写黄山两大奇观:云海和奇松。云雾缭绕如海洋,山峰间松树从石缝中顽强生长,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

尾联“始信到来仍不信,天工理外若为容”是诗人的感叹:即便亲眼所见,仍不敢相信黄山的美如此超乎常理。大自然的创造力(天工)根本不能用寻常逻辑解释,只能惊叹“这怎么可能存在?”。

全诗通过比喻、想象和夸张手法,把黄山写成仙境。诗人一边游览一边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种“震撼到不敢相信”的感受,恰恰凸显了黄山的绝美与独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