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川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所见的自然美景。下面我来帮你分析:
首句“峡覆琵琶弯水带”,形象地描述了一座峡谷覆盖在琵琶形水面上的情景。这里的“琵琶”形容的是水弯弯曲曲的样子,仿佛一副优美的琵琶图。诗人用“覆”字,表现出峡谷的形状与水面的巧妙融合,传达了一种和谐之美。
第二句“山歌毡帽送江声”,则转向了山间的生活场景。这里“山歌”是指山民唱的歌,“毡帽”表示蒙古族或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帽子。整句的意思是,山民们头戴毡帽,一边劳动一边唱着山歌,歌声随江水的声音一起传遍山间。这展现了山民们生活的自在和乐观。
第三句“红尘紫陌江声外”,进一步扩展了视野。“红尘紫陌”指的是繁华世界中的道路,这里用来对比山间的宁静与世外桃源的意境。整句意在表达,在繁忙喧嚣的城市之外,江水的声音成为了山间独有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绿嶂青岚书几间”,描绘了书斋中的景象。“绿嶂青岚”形容的是绿树环绕、云雾缭绕的秀美山景,而“书几间”则是指书斋。整句的意思是,在这绿树环绕、云雾缭绕的环境中,诗人可以在书斋里静心读书,享受一份宁静与纯净。
总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既有山川的壮丽景色,又有生活的乐观与宁静,同时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间世界。
王晞鸿
王晞鸿,本名晞亮,字季明,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释褐。以不附秦桧屡被抑,桧死始除吏部员外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七五)。以秘阁修撰知漳州致仕(《盘洲文集》卷二○《知漳州王晞亮秘阁修撰致仕制》)。事见《莆阳比事》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