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意味深长的场景:夕阳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前,子孙祭扫后安静离去的画面。
前两句"一丈荒坟上,悠悠落日斜"用白描手法勾勒环境:一座普通大小的坟墓("一丈"是虚指),在缓缓西沉的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孤寂。"悠悠"二字既写落日缓慢下沉的动态,又暗含时光悠长的意味。
后两句"子孙来祭后,守墓扫松花"是点睛之笔:子孙来祭拜后,只剩下墓旁的松树静静守护,松花(松针)飘落又被扫去。这里"守墓"的不是人,而是松树,这种拟人手法让画面顿时有了温度。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暗示逝者品德高尚。
全诗妙在"无声胜有声":没有写哭声、没有写思念,却通过荒坟、落日、松花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怀念之情。特别是最后"扫松花"这个细节,既表现祭扫的细致,又暗示生命如松花般终将飘落,但亲情会永远延续。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