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_西湖即事蕊

西湖即事

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队别

凤钗分,鸳衾另,轻轻别离,小小前程。花开渭水秋,酒尽阳关令。不管佳人愁成病,载琴书画舸无情。今宵月明,声沉玉笙,影淡银灯。

次韵《归去来》

草堂空,柴门闭,放闲柳枝,伴老山妻。谁传红锦词,自说白云偈。照下渊明休官例,和一篇归去来兮。瓜田后溪,梅泉下竺,菊圃东篱。

胡容斋使君席间

白头新,黄花瘦,长天北斗,明月南楼。吹残碧玉箫,泪满青衫袖。唤起姮娥为君寿,舞西风桂子凉秋。百年故侯,千钟美酒,一片闲愁。

秋怀

会真诗,相思债,花笺象管,钿盒金钗。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独上危楼愁无奈,起西风一片离怀。白衣未来,东篱好在,黄菊先开。

湖上废圃

古苔苍,题痕旧,疏花照水,老叶沉沟。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晚归湖上

翠藤枝,生绡扇,初三月上,第四桥边。东坡旧赏心,西子新妆面。万顷波光澄如练,不尘埃便是神仙。谁家画船?冷冷玉筝,渺渺哀弦。

鹤林观夜坐

鹤归来,云飞去,仙山玉芝,秋水芙蕖。瑶台挂月奁,宝瑟移冰柱。一架寒香婆罗树,小阑干花影扶疏。凉生院宇,人闲洞府,客至蓬壶。

现代解析

这首散曲组诗就像一组描绘西湖风光的明信片,用鲜活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带我们走进古代文人的诗意生活。

第一首"西湖即事"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月光下的西湖宛如仙境,云锦般的晚霞倒映在银河似的水面。突然箫声划破夜空,渔火点点与采菱女的歌声交织,整个画面既有神话色彩又充满人间烟火气。

第二首写离别场景却别具匠心:用"凤钗分""鸳衾另"这样具体的物件表现分离,连前程都用"小小"来形容,透露出对功名的淡泊。最妙的是结尾,明明人在画舸上载着琴书远行,却怪船"无情",这种反写手法让离愁更显深刻。

"次韵"这首活脱脱是古代版《归隐宣言》。诗人学着陶渊明辞官,却不说大道理,而是用"放闲柳枝""伴老山妻"这样生活化的场景,配上瓜田、梅泉、菊圃三个接地气的隐居地,把文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写得趣味盎然。

"秋怀"这首将相思写得极具画面感:月光下雁鸣、青山外伊人、西风中的危楼,三个镜头叠加出浓烈的思念。结尾突然转到菊花盛开的东篱,用明快的色彩冲淡愁绪,体现中国艺术"哀而不伤"的美学。

最有趣的是"湖上废圃",把荒废的花园写得生机勃勃:苍苔是岁月的勋章,蜂蝶成了绣屏罗袖的化妆师,连垂杨都像蹙眉的美人。最后用"有树维舟"这个意外发现作结,荒凉中透着惊喜,体现古人"废中见美"的独特审美。

整套散曲就像用文字演奏的多声部交响乐,既有"万顷波光澄如练"的壮阔,也有"冷冷玉筝"的幽微,通过西湖这个舞台,展现了古人将生活艺术化的智慧。诗人把自然景物当作情感调色板,用渔火、菱歌、画船这些日常元素,调制出超越时空的东方诗意。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