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别晁静怜

赋别江淹,多情杜牧,朝来远送,一杯千里。
广武城边,雁门关外,行遍板桥沙市。
且与同今夕。
玉山颓罗裙重倚。
月斜筝柱,泪消蜡照,风鸣窗纸。
盼取桑干河水,怅不断柔情,潆洄难似。
巫峡云归,章台柳暗,应记曾分瓜字。
纵有相思句,怕飞来、塞鸿迢递。
自今赢得,春游诗卷,频题黄四(静怜行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与一位叫晁静怜的女子分别时的深情和不舍,情感细腻动人。

上片开头用两位历史名人自比:江淹(南朝文学家,以《别赋》闻名)和杜牧(唐代诗人,风流多情),暗示自己此刻充满离愁别绪。清晨远送,一杯酒下肚,人就要相隔千里。接着想象对方将经过广武城、雁门关(北方边塞地名),走过板桥沙市(南方水乡意象),虚实结合地勾勒出她孤独的旅程。"玉山颓罗裙重倚"用醉态写离愁,像玉山倾倒般靠在对方罗裙上,画面感极强。最后三句用月斜、泪痕、风吹窗纸三个细节,渲染出通宵话别的凄凉氛围。

下片转向抒情。"桑干河水"象征绵长的思念,但再长的河水也不及柔情悠长。"巫峡云""章台柳"两个典故暗指分别后各自飘零,提醒对方别忘了当年亲密无间("分瓜字"指少女游戏)。纵然写下相思诗句,又怕塞外鸿雁难传书信。结尾自我安慰:今后只能把思念写进春游诗卷,反复题写她的名字(黄四即静怜,类似杜甫诗中"黄四娘"的称呼)。

全词妙在将地理空间(从江南到塞北)、历史典故(江淹杜牧等)与生活细节(饮酒、倚裙、烛泪)自然融合,把一场普通离别写得荡气回肠。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相隔万里仍忍不住絮絮叮咛的温柔,以及"怕塞鸿迢递"的患得患失,真实展现了爱情中细腻脆弱的一面。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