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晚景

寺对清溪水绕关,冷然钟鼓翠微间。
楼台无影日沉海,松桧有声风满山。
猿啸石亭游客散,龙归云洞老僧閒。
诗成一笑归来晚,独棹扁舟泛月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黄昏画卷,读来像看一部慢放的风景纪录片。

开篇用"清溪绕寺"的镜头定下基调:溪水像条银丝带缠着山门,钟声带着凉意从青翠山腰荡开。这里用"冷然"形容钟声很妙,既写出声音的清脆,又透出深山特有的凉意。

中间四句是动态全景:夕阳像被大海吞没,楼阁影子渐渐消失,这时满山松树突然集体沙沙作响——诗人用声音代替画面,让读者脑补出山风掠过的场景。接着镜头切到动物世界:猿猴在空亭上长啸(暗示游客散尽),传说中潜龙归洞(带出老僧的闲适),一闹一静形成有趣对比。

结尾处诗人突然现身:他像完成画作的艺术家,满意地笑着撑船回家。月光把扁舟变成银梭,在溪水上织出闪闪发光的轨迹。这个"泛月还"的镜头,把整幅山水画点活了。

全诗妙在"有声的寂静"——钟声、风声、猿啸都是声音,却反而衬出深山更幽静。就像我们听雨声会觉得夜更静,这种反衬手法让画面有了立体感。诗人像导游,带我们从外到里、从景到人、从昼到夜游遍古寺,最后留个潇洒背影给读者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