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后月光的夜晚,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渴望。
首先,诗人用“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来形容雪后的月光,意思是月光照在雪地上,雪地反射出的光芒如同貂皮一样洁白明亮。这里的“月华”指的是月光,“霁雪”则是指雪停了,天空放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雪后月光的美丽。
接着,“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描绘了诗人身处寒冷的环境,但酒却因为寒冷而喝不醉,音乐也因为寒冷而无法流淌。这里的“桂酒”指的是美酒,“银笙”是指乐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他也无法沉浸在美酒和音乐中,心情反而更加凄凉。
然后,“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梁苑客”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友人,“剡溪游”则是指诗人向往的远方。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最后,“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描绘了诗人整夜都在吟咏美丽的琼树,但遗憾地发现,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的“琼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川途”是指道路,“恨阻修”则是指遗憾地阻碍了前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月光的美丽、寒冷的环境、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