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威古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关将领的英勇形象和爱国情怀,语言生动,画面感强。
开头介绍主角:三十岁的羽林军将领王威古,长期驻守边疆。"春风吹浅草"四句用轻快的笔调勾勒出边塞春日的景象——春风拂过草地,将士们骑马打猎,动作潇洒。他们整理箭羽、拉紧弓弦,射麋鹿、饮马泉,在野外烤肉喝酒,充满豪迈的边塞生活气息。
突然笔锋一转,"杂虏寇幽燕"打破了悠闲氛围。烽火连天,胡骑来犯,尘土飞扬。将领立即率军长驱东北,奋勇作战,最终击退敌人保全城池。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为国赴难是自古军人的本分,展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悠闲的狩猎场景与后半部分紧张的战争场面形成强烈反差,突出边关将士"居安思危"的战斗意识。语言通俗却充满力量,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边塞电影:先看到将士们潇洒的身影,接着镜头急转直下展现战火纷飞,最后定格在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定身影上。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让读者更能体会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