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巾

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尝衰。
毕竟犹存古,从教不入时。
簪花何足逊,漉酒尚堪为。
懒把青铜照,伤心两鬓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儒生的帽子(儒巾)为切入点,表达了一位传统文人坚守文化信仰的复杂心境。

前四句写儒巾虽显老旧,但象征的文化精神从未衰落。诗人认为这种古朴的帽子虽然不符合潮流,却恰恰保存了珍贵的文化传统。"簪花"两句用对比手法:说儒巾或许不如鲜花艳丽,但像过滤酒糟一样能沉淀出文化的精华。

后两句突然转向对镜自照的伤感画面。诗人不愿照镜子,因为看到白发会触动心事——这里暗含着坚守传统文化的人在新时代的孤独。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展现了文化传承者的骄傲("吾道未尝衰"),又诚实流露了这份坚守背后的苍凉("伤心两鬓丝")。

诗人通过日常物品,把抽象的文化传承问题写得具体可感。我们能看到一个戴着旧式帽子的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既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又难免感到疲惫的生动形象。这种坚守与疲惫交织的真实感,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顾逢

宋吴郡人,字君际,号梅山樵叟。学诗于周弼,名居室为五字田家,人称顾五言。后辟吴县学官。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及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