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物尚余双鼎在,唐人犹有八诗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通过对比和留白的手法,传递出深厚的历史感慨。

第一句"隋物尚余双鼎在"说的是隋朝虽然灭亡了,但还留下两尊鼎(象征权力或文化的实物)。这里用"双鼎"以小见大,既点出隋朝曾经的辉煌,又暗示其消亡的必然——再强大的王朝最终也只剩几件文物。

第二句"唐人犹有八诗传"转到唐朝,用"八诗"代表文化传承。与隋朝的"鼎"不同,唐朝留下的不是金属器物,而是流传的诗篇。这巧妙形成对比:物质的鼎会锈蚀,而精神的诗歌却能穿越时空。

全诗最妙的是没说出的部分:作者通过隋唐两代的遗存差异,悄悄告诉我们——真正能战胜时间的,不是坚硬的青铜器,而是柔软的文字。就像我们今天不记得隋朝皇帝的名字,却能背诵李白杜甫的诗句一样。这种对文化生命力的思考,放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刘昉

刘昉,字方明,潮阳(今属广东)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南宋馆阁录》卷八)。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为实录院检讨官,因事罢。以秦桧荐,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自十三年至十八年,三知潭州。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七、一三七、一五五、一五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