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杂画 其五

追忆蒲鞭汉大夫,扑刑虽用得完肤。
郤怜东鲁臧孙氏,不去鞭蒲去织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官员的为政方式,讽刺了表面仁慈实则无能的官僚作风。

前两句写汉代官员用蒲草做鞭子打人,虽然保留了犯人的完整皮肤(看似仁慈),但这种惩罚缺乏实际效果。后两句提到春秋时期鲁国的臧孙氏(一位官员),他干脆连象征性的蒲鞭都不用了,直接去编织蒲草(彻底不作为)。

全诗用"蒲"这个意象贯穿,通过"鞭蒲"和"织蒲"的对比,揭示了一些官员:要么做表面功夫假仁慈,要么彻底躺平不干事。这两种为政方式看似不同,本质上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诗人用历史典故作比喻,对当时官场中的形式主义和懒政现象进行了巧妙讽刺。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