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米芾李公炤家二王以前贴宜倾囊购取寄诗
圣草神踪手自持,心潜模范识前规。
惜哉法书垂世久,妙贴堂堂或见遗。
宝章大轴首尾俱,破古欺世完使离。
当时鉴目独子著,有如痼病工难医。
至今所收上卷五,流传未免识者嗤。
世间无论有晋魏,几人解得真唐隋。
文皇鉴定号得士,河南精识能穷微。
即今未必无褚獠,宁馨动俗千金赀。
古囊织襟可复得,白玉为躞黄金题。
惜哉法书垂世久,妙贴堂堂或见遗。
宝章大轴首尾俱,破古欺世完使离。
当时鉴目独子著,有如痼病工难医。
至今所收上卷五,流传未免识者嗤。
世间无论有晋魏,几人解得真唐隋。
文皇鉴定号得士,河南精识能穷微。
即今未必无褚獠,宁馨动俗千金赀。
古囊织襟可复得,白玉为躞黄金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古代书法珍品的收藏和鉴赏,核心思想是感叹真正的好东西往往被埋没,而世人又缺乏眼光去辨别真伪。
开头四句说:这些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真迹("圣草神踪")本来应该被好好珍藏,可惜流传太久后,连最精彩的帖子都可能被遗漏。这里用"堂堂"形容书法作品的庄严大气,却可能被忽视,形成反差。
中间八句讲现状:现在市面上那些装裱华丽的书法作品("宝章大轴"),很多都是造假或拼凑的赝品。真正懂行的专家太少了,就像得了疑难杂症很难医治。现在能收集到的真迹不到五成,懂行的人看了都要笑话。
最后八句发议论:现在的人连晋朝、唐朝的书法都分不清。唐太宗("文皇")当年还能找到真正的书法大家("得士"),褚遂良("河南")这样的鉴赏家能看出细微差别。但现在就算有褚遂良这样的专家,人们也只会跟风追捧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假货。真正的古法装裱("古囊织襟")和珍贵材质(白玉黄金)的书法作品,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全诗通过对比古今鉴赏水平的差异,讽刺了当时收藏界的浮躁风气,表达了对真正艺术珍品被埋没的惋惜。诗人用"痼病难医"比喻鉴赏眼光的缺失,用"千金赀"讽刺盲目追捧高价作品的现象,都很生动。
薛绍彭
河中万泉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薛向子。哲宗元祐元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历少府监丞,累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工书,擅行、正、草诸体,取法晋唐,格度严谨,自成一家。与米芾为书画友,书法并称“米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