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喻今,通过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抒发对命运无常和人生遗憾的感慨。

前四句聚焦伍子胥(申胥)的悲剧。诗人说不要奇怪伍子胥为何痛哭,因为他的仇人(吴王夫差)最终也遭报应。当年伍子胥为吴国出谋划策打败越国,可千年后吴国灭亡时,他的忠心反而成了讽刺。这里用"寸心"二字,突出忠臣反遭误解的无奈。

后四句转向景物描写,却暗含深意。江边的乌鸦世代盘旋,荒废的姑苏台上鹿迹早已消失,这些景象都在诉说繁华易逝。结尾最妙:傍晚的寒潮声像在诉说苦楚,而当年躲在芦苇中唱歌的伍子胥(这里暗指他逃亡时的落魄),此刻仿佛仍在风中低吟。诗人用潮声和芦笛,把历史的叹息与现实的感慨融为一体。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通过伍子胥这个忠而见疑的典型形象,道出古今英雄共同的困境——即便深谋远虑,也难逃命运捉弄。那些乌鸦、鹿迹、寒潮等意象,就像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人世间的成败兴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