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高庵偈

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
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

现代解析

这首《呈高庵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语言和思想的局限性,以及顿悟的瞬间。

前两句"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是说:用再多语言(外国言音)也说不清真理,但在某个瞬间(起云亭下),突然就明白了。就像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正的领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

后两句"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用夸张的比喻:真理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大嘴,能吞下所有带刺的难题(栗棘蓬)。这里的"杨歧"可能指禅宗杨岐派,暗指连最难的禅机都能被消化理解。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
1. 真理超越语言:说再多不如一瞬间的领悟
2. 顿悟的力量:想不通的问题可能在某个时刻突然开朗
3. 智慧的包容性:真正的智慧能化解所有难题

诗人用"大嘴吞刺"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把抽象的禅理说得生动有趣。就像我们生活中,苦苦思索的问题,可能某天灵光一闪就明白了,这种体验每个人都能共鸣。

释自圆

释自圆,号普云,俗姓雍,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年十九,以试经被僧服,留教苑五祀。历扣诸大尊宿。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荐福寺,迁云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