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独坐时的孤独与感伤。前两句写实景:空荡荡的街道上月亮转到三更天(约半夜12点),独自坐着感到心里发慌。"砌下蛩声"指台阶下的蟋蟀整夜鸣叫,"树影半窗"是月光把树影斜映在窗户上,这两个细节生动表现了夜的寂静漫长。
后四句转入抒情。"彩云""阳台梦"借用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的典故,说美好的幻想终成空;"碧水""洛浦情"用曹植遇见洛水女神的传说,表达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感情。最后用《诗经·蒹葭》中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意境,说每次想吟诵这首诗都忍不住落泪,把思念而不得的痛苦推到极致。
全诗妙在把具象的夜景(月光、虫鸣、树影)与抽象的情感(惊惶、遗憾、眼泪)自然融合,用蟋蟀声衬托寂静,用树影暗示时间流逝,用历史典故加重当下的怅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人倾诉、只能对着月亮和影子独自消化情绪的状态,很容易让现代读者联想到自己深夜失眠时的孤独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