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二首 其二

汉宫盛嘉丽,曲房森钩连。
燕赵徵佳人,粉黛盈三千。
冶容倾春葩,被服霓裳鲜。
日夕纷奏御,承恩谁得前。
我欲望昭阳,昭阳高造天。
秋风捐团扇,流尘掩朱弦。
羲和促六辔,容华难久妍。
还顾望明月,孤魄行中天。
悽恻伫永夜,君恩傥未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宫女子的孤独与哀愁,借中秋明月反衬人生的无常和帝王恩宠的易逝。

前半部分用华丽笔触描写汉宫繁华:宫殿曲折相连,三千佳丽浓妆艳抹,日夜争宠。这里表面写宫廷奢华,实则暗示后宫竞争的残酷——再美的容颜也难保长久得宠。

中间笔锋一转,用"秋风捐团扇"的典故(班婕妤失宠的象征)点出主题:帝王恩情像秋扇一样容易被抛弃。时光飞逝(羲和驾车喻太阳快速移动),再美的容貌也会凋零。

结尾处女子独自望月,月光越明亮,越显得她形单影只。"孤魄"二字双关,既指月亮,也指女子孤独的灵魂。她在漫漫长夜中痴痴等待,明知希望渺茫,却仍期待君王回心转意。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手法:开篇极写宫廷热闹,结尾只剩一人对月;女子曾经的荣宠与现在的凄凉;永恒的明月与短暂的红颜。这些反差深刻揭示了封建时代女性依附于君王的悲剧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