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谢矣,为诗以悼,花倘有知,谅不我恨

怜汝芬芳怕汝残,愁颜相对若为欢。
但贪着眼皆春色,从未关心到晓寒。
带雨堕来应有恨,随风飘去可能安。
嗟余客里惭称主,惆怅花前一倚栏。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梨花凋谢时的感伤,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心疼花谢了,写首诗纪念一下"。

全诗可以分成三层情感: 1. 前四句写诗人对梨花的矛盾心理:既喜欢闻花香又怕看它凋零,明明心里难受还要强装笑脸。这里用"贪看春色却不管夜寒"的比喻,暗指自己只顾享受花开时的美好,却没想过要保护花朵免受风寒。

2. 中间两句是诗人替梨花发声:被雨打落的花朵应该很委屈,随风飘散的花瓣也不知能否安息。这里把落花拟人化,说它们带着"怨恨"和"不安",其实是诗人把自己的惆怅投射在花上。

3. 最后两句点明心境:作为异乡人("客里"),诗人觉得自己没资格当花的主人,只能孤独地靠在栏杆边伤感。这种"想保护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就像我们看着心爱的东西消逝却束手无策一样。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花当人来写:会怨恨、会不安、需要被关心。而诗人像个愧疚的朋友,后悔自己没照顾好对方。这种细腻的情感,就像我们心疼宠物离世或好友分别时的感受,让古典诗词有了现代人也能共鸣的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