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宴席上赋牡丹得日字

粉淡与妖红,占尽阳和出。
春去在商量,更费吟人笔。
此是洛阳花,尚带长安日。
持上使君墀,宝瓶分甲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珍贵,同时暗含了人情世故的深意。

前四句写牡丹的娇艳:粉白与艳红的牡丹在春光中盛放,即使春天即将过去,它们依然吸引诗人驻足吟咏。"商量"二字用得巧妙,仿佛春天在和牡丹商量着多留一会儿。

中间两句点明牡丹的出身:这是来自洛阳的名花(洛阳以牡丹闻名),还带着长安(唐代都城)的富贵气息。这里用"长安日"暗指牡丹曾受皇城恩泽,身份不凡。

最后两句别有深意:把这样的名花献给地方官(使君),还要按等级(甲乙)插在宝瓶里。表面是写插花礼仪,实则暗讽官场中人对权贵的攀附心态——连赏花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全诗妙在: 1. 用牡丹的天然美对比官场的人为规矩 2. "分甲乙"三字戳破风雅背后的势利 3. 语言清新但意蕴深刻,像用糖衣裹着药丸

薛师石

(1178—1228)温州永嘉人,字景石,号瓜庐。薛弼曾孙。隐居不仕,筑室会昌湖上。工小楷,篆籀斯隶,深造其极。尤工诗。有《瓜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