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 其一

吟诗爱千章,靡益于世道。
是则徒尔为,虽多胡足宝。
譬入东风林,炫目多花草。
容媚可人怡,饥至莫余饱。
曷若事西畴,省彼粱与稻。
实为卒岁凭,永焉天命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作者在反思:写诗到底有啥用?

前半段在自嘲
"我虽然爱写诗,写了几百首,但这些诗对现实生活没啥帮助。写得再多,也不过是自我陶醉罢了。"
这里用了个生动的比喻:就像走进春天的花园,满眼都是漂亮花草,看着开心,但真饿的时候不能当饭吃。

后半段说正事
"还不如老老实实去种田,操心粮食收成。粮食才是活命的根本,能让我们安稳过日子。"
"天命保"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人得先吃饱肚子,才能谈其他。

核心思想
诗人其实在讨论"文艺和生存"的关系:
1. 承认诗歌的精神价值(像花草让人愉悦)
2. 但更强调务实的重要性(粮食才是根本)
3. 反映古代文人"既要理想又要吃饭"的矛盾心理

特别之处
不说教,用"花园vs农田"的日常对比,把大道理讲得接地气。现在网红说"诗和远方不如柴米油盐",古人早就悟到了。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