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旅怀七首其三

草枯边塞寒,宾鸿远于飞。
鸿鸣在中野,风霜烁毛衣。
客子别故君,飘摇天之涯。
睹此增感怆,况乃秋风时。
耕凿本吾心,良农恒苦饥。
谅无摩天羽,云路非所宜。
鹏鴳各有志,岂为小大移。
山林仰旸景,栖息唯一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秋天边塞的孤独与感慨,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

开头四句用边塞草枯、大雁南飞的景象,营造出寒冷萧瑟的氛围。大雁在荒野中鸣叫,风霜摧残着它们的羽毛,暗示游子漂泊的艰辛。

中间六句直接写游子的处境:告别故乡,漂泊天涯,秋风吹起时更添伤感。诗人用"耕田种地本是农民本分,可好农夫却常挨饿"的比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他承认自己没有直上青云的能力,仕途并不适合自己。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升华:大鹏和小鸟各有志向,不会因为体型大小而改变。就像山林中的鸟儿,只需要一根树枝就能栖息,暗喻人应该安于本分,知足常乐。这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心态。

全诗通过边塞秋景、游子漂泊、农民困境三层递进,最终落脚到"各安天命"的人生感悟。诗人用质朴的比喻和对比,把漂泊之苦与人生抉择写得真切动人,最后以豁达的态度化解了前文的哀愁,展现出古代文人特有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