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乌石山后失道

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
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
稍进不见(一作益无)天,竹叶大逾掌。
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
直躬碍枝干(一作视体若匽松),渐伛安得仰。
两袖竞翅张,冒棘先用颡。
导者未识谁,后趾蹴前緉。
人兽尽无音,但闻碎箨响。
三里幸出丛,目光久矘䁳。
始见樵子行,寸心翻惚恍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迷路的经历,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以及作者在其中艰难前行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开头,“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意味着作者习惯了走熟悉的道路,一旦进入杂草丛生的小路,就感到不适应。这里的“榛莽”形容的是茂密的灌木丛,给人一种野蛮、混乱的感觉。

接着,“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写出了作者的坚持。虽然路难走,但作者并没有回头,而是坚定地往前走。这里的“笮足”是指脚下的路难走,作者用力才会前进。

“稍进不见(一作益无)天,竹叶大逾掌”描绘了山路之深。竹叶大如手掌,暗示竹林密集,已经看不见天光。这不仅说明了山路的幽深,还增添了神秘恐怖的气氛。

“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即使有一些空隙,但烟云缭绕,无法看清前方。太阳的光芒仿佛被遮挡,也没有落到地面上,给人一种压抑感。

“直躬碍枝干(一作视体若匽松),渐伛安得仰”描述了作者在前行中身体的扭曲。树枝挡住了视线,使作者不得不弯腰前行。这里的“伛”是弯腰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山路的险峻。

“两袖竞翅张,冒棘先用颡”表现了作者的艰辛。作者伸展双臂,以保护自己不被树枝划伤,还要用额头顶过荆棘,这些动作都显得非常艰难。

“导者未识谁,后趾蹴前緉”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前面带路的人看不清,只能通过后脚踢前面的绳子来引导。这突显了作者的无助和孤独。

“人兽尽无音,但闻碎箨响”描述了作者周围的寂静,只有竹子破裂的声音,更加突出了山中的寂静和荒凉。

“三里幸出丛,目光久矘䁳”描述了作者终于走出竹林,但感觉眼睛都花了。这反映了作者在长时间的艰难跋涉后的疲惫。

“始见樵子行,寸心翻惚恍”写出了作者看到砍柴人的那一刻,感到一种轻松和释然。尽管之前经历了许多困难,但终于找到方向,感觉到了一丝宽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挣扎和内心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艰难险阻的描述,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坚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