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挽林铁尊先师①

夜台应敛繁忧,湛冥倘胜人间世。
劫余江表,流离哀赋,兰成暮齿。
沧海观樱,乱红迷眼,卅年弹指。
纵桑田留命,尘扬已见,谁相惜,伶俜意。
别泪东山曾洒(师离瓯后有“别泪东山远寄”句。),只遗黎、犹怀词吏。
官书然烛,郊春行陌,倚声余事。
我更悲来,深恩负尽,文章知己。
剩飞吟猿鹤,神弦一曲,仿罗池祀(一九四○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为悼念恩师林铁尊而作,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暗含对乱世的感慨。

上阕开篇想象老师离世后或许能摆脱人间烦恼,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安宁。"劫余江表"以下几句,用历史典故暗喻抗战时期的动荡——像南北朝文人庾信(兰成)一样在战乱中漂泊,晚年只能写哀伤的诗文。"沧海观樱"象征美好事物在乱世中转瞬即逝,三十年的光阴弹指而过。即使有人在战火中幸存(桑田留命),但世道剧变(尘扬),又有谁真正理解老师孤独高洁的心志呢?

下阕转入具体回忆。先写老师离开温州时百姓依依不舍,说明他虽为官员却深得民心。"官书然烛"三句写老师勤于政务之余,仍不忘诗词创作,展现其文人风骨。接着作者直抒悲痛,自责辜负老师栽培之恩——老师既是他的文学引路人,更是精神知己。结尾用"猿鹤"象征高洁之士,希望以诗词为老师招魂,像古人祭祀柳宗元(罗池祀)一样永远纪念他。

全词巧妙融合个人哀思与时代悲歌,用典自然,既有"樱花""桑田"等意象营造时光流逝感,又通过"劫余""乱红"等词暗喻战争创伤。最动人处在于师生间超越世俗的知音之情,以及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坚守文化命脉的孤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