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湖李潜夫马和衷两孝廉各抱高节邑人请祀乡校沈客子首倡两俎诗邀和因次其韵 其一 李潜夫确
弦歌无意学陶潜,结屋龙湫占翠尖(潜夫自称龙湫山人)。
换米有时治竹箦(先生贫甚每自编竹箦以换米),畏人终日下芦帘。
一张榻剩辽东管,百个钱嗤蜀郡严。
此日祠堂增栗主,昌菹芳辣酒浆甜。
换米有时治竹箦(先生贫甚每自编竹箦以换米),畏人终日下芦帘。
一张榻剩辽东管,百个钱嗤蜀郡严。
此日祠堂增栗主,昌菹芳辣酒浆甜。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两位品行高洁的读书人李潜夫和马和衷,重点描绘了李潜夫清贫自守的生活状态。
开头说李潜夫虽然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生活,但并不是刻意模仿("弦歌无意学陶潜"),他在风景秀丽的龙湫山建了房子("结屋龙湫占翠尖")。接着用具体事例描写他的清贫生活:穷得要用自己编的竹席去换米("换米有时治竹箦"),整天放下芦苇帘子躲避世俗打扰("畏人终日下芦帘")。
诗中用两个典故形容他的处境:像东汉管宁一样只剩下一张床("一张榻剩辽东管"),像西汉严君平一样穷得每天只赚一百个铜钱("百个钱嗤蜀郡严")。最后说现在乡人为他建祠堂供奉("此日祠堂增栗主"),用简单的祭品(腌菜、辣酒)表达敬意,却显得格外甘甜("昌菹芳辣酒浆甜")。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历史典故,赞美了李潜夫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虽然生活清苦,却受到乡人的敬重。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朴素生活背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