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晚听到猿猴哀鸣时的感受,充满了孤独和忧伤的情绪。
前两句说:本来不该有烦恼侵扰你(指猿猴),为什么要在安静的夜晚发出这样悲伤的叫声呢?这里用疑问的方式,把猿声拟人化,好像猿猴也有心事一样。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猿声的哀切:这叫声不像羊公碑(一个著名的历史遗迹)那样庄重,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楚客)听了落泪。秋夜的月光下,猿声显得更加悲伤;北风呼啸的寒冷天气里,哀怨听起来更深沉。诗人用"秋月"和"北风"来烘托凄凉的气氛。
最后两句说:谁能听到这样的叫声而不心碎呢?大概只有那些心无杂念的僧人才能不受影响吧。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猿声的感染力之强。
整首诗通过描写猿声,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猿声上,借猿声来抒发漂泊在外的凄凉感受。语言虽然简单,但通过环境烘托和情感递进,把一种难以言说的忧伤表达得非常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