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见《常州词录》)

病骨难支,鬓云渐薄。
钏松瘦减兰边玉。
夜来双袖不胜寒,无言自倚潇湘竹。
凉影侵帘,啼痕染烛。
寂寥庭院愁萧索。
残灯久伴可怜宵,金钱暗把归期卜。

现代解析

这首《踏莎行》词,描述的是一位病弱女子的孤独和忧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它。

首先,从开头的“病骨难支,鬓云渐薄”可以看出,这位女子身体很虚弱,支撑困难。她的鬓发变得稀薄,暗示了她的年龄和生活的艰辛。“钏松瘦减兰边玉”这一句,通过描绘首饰的松弛和身体的瘦弱,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身体逐渐衰弱的状态。

接下来,“夜来双袖不胜寒,无言自倚潇湘竹”,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女子默默倚靠竹子的情景。潇湘竹是一种高雅的植物,象征着坚韧和孤独。这里用潇湘竹的形象,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夜来双袖不胜寒”,也反映出她的身体寒冷和内心的凄凉。

再往后,“凉影侵帘,啼痕染烛”,描绘了女子的凄凉悲伤的情绪。她的影子透过窗帘显得凄凉,连烛光都被她的泪水染得暗淡无光。这里通过具象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然后,“寂寥庭院愁萧索”,通过描绘寂寥的庭院,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庭院的景象与女子的心情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残灯久伴可怜宵,金钱暗把归期卜”,表达了女子在漫漫长夜中,只有一盏残灯相伴的孤独和无奈。她默默地数着钱,试图预测归期,这暗示了她在等待一个很重要的人回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人可能无法如期归来,给她带来了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身体状态、环境和心理感受,展现了她的孤独、悲伤和无奈。它用生动的语言和具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女子的情感和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