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句
鸣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
念彼穷居士,如何不叹息(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竟无力!
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
霜露岂不切,徒爱双飞翼(循之)。
高柯濯条干,远眺同天色。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渊明)。
念彼穷居士,如何不叹息(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竟无力!
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
霜露岂不切,徒爱双飞翼(循之)。
高柯濯条干,远眺同天色。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渊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陶渊明和朋友们一起创作的联句诗,每人写几句,共同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以"大雁"为线索,用鸟的视角隐喻人的处境,非常生动。
开头陶渊明写大雁乘风高飞,不知要飞向何方,联想到穷困的隐士(可能指自己),忍不住叹息。这里用大雁的自由反衬人的困顿。
接着愔之接过话题,说大雁虽然想直冲九万里高空(借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但终究力量不足。于是想邀请仙人王子乔(传说中会飞升的仙人)帮忙准备云车,暗指现实中难以突破困境,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解脱。
循之的段落最动人:他看到大雁徘徊眷恋伴侣,虽然霜露寒冷刺骨,却仍贪恋双飞的温暖。这里把鸟拟人化,用"宁愿挨冻也要在一起"的鸟,暗示人对情感羁绊的难以割舍。
最后陶渊明收尾:高大的树枝在风中摇曳,远望与天色融为一体。这种朦胧景象让他思绪中断,反而更添困惑。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很妙,就像我们面对人生困惑时,常常越想越迷茫的状态。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雁串联起不同人的视角,既写鸟也写人 2. 把抽象的"人生困境"转化为具体的自然景象 3. 最后不给出答案,真实呈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4. 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就像几个朋友望天发呆时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