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 清和
翠阴阴。顿染遍、小园前后,果然夏浅胜春。一声莺、穿窗透幕,满街絮、扑帽萦巾。
挑笋偏宜,脱绵乍可,风光尤喜恰初旬。清和景、水烟画就,谷雨搓匀。
漫因循。溪山好在,何妨荷蓧垂纶。笑无端、一场春梦,问几度、百岁閒身。
趁冉冉、柔青缓绿,吟兴剧鲜新。烘朵玫瑰,剪枝芍药,摘梅煮酒且娱宾。
屈指算、盈盈桑妇,渐作茶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绿头鸭·清和》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清新惬意的田园生活画卷,语言生动自然,读来仿佛能闻到草木清香。
上阕开篇就用"翠阴阴"三个字,瞬间让人看到满园浓绿的树荫。接着写黄莺啼叫穿过窗纱、柳絮飘飞沾满衣帽的细节,把初夏特有的声色动态都捕捉到了。诗人特意挑选了"挑笋""脱绵"(脱去厚衣服)这些生活化动作,配合"风光尤喜恰初旬"的感叹,传递出对初夏新鲜感的喜爱。最后用"水烟画就,谷雨搓匀"的比喻,说初夏景色像水墨画般朦胧,又像谷雨时节精心调配的颜料般和谐。
下阕转向抒情,劝人别虚度光阴,该去溪边垂钓享受自然。"笑无端、一场春梦"这句突然带点哲理,说人生如梦何必太执着。随后笔锋又转回眼前景色:柔嫩的青草、新鲜的玫瑰芍药、煮梅子酒的待客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结尾用"桑妇渐作茶人"的细节,暗示季节从采桑养蚕转向采茶的时序变化,余味悠长。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有特写镜头(沾满柳絮的帽子),有空镜头(水烟朦胧的远山),有生活片段(煮酒待客),还有画外音般的感慨(人生如梦)。诗人把平凡日子写得生机盎然,让人读着读着就想放下手机,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