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

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
秋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
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
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
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
白苧吴宫曲,能成哀怨音。
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
可怜西子断肠花,不及虞姬美人草。
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
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
梁尘飞飞白苧哀,乌啼夜半阊门开。
鸱夷浮江糜鹿来,月明犹照姑苏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姑苏(苏州)的萧瑟景象,借乌鸦、江水、落叶等意象,暗喻繁华易逝的哀愁。

第一部分:秋夜乌鸦的困境 开篇用"霜草枯""秋风吹叶尽"勾勒出深秋的荒凉。夜栖的乌鸦被月光和寒霜惊醒("霜重惊还起"),找不到安稳的巢穴,只能哑哑叫着飞过江水。这里乌鸦的漂泊,其实暗喻人在乱世中的无助。

第二部分:江水与历史的叹息 "江波浅复深"看似写江水起伏,实则暗示历史变迁的无常。吴宫曾经的白苎歌舞(一种吴地乐曲),如今只剩哀怨之音。诗人用"青春几时秋又老"点明:再美的繁华也敌不过时间。

第三部分:历史人物的对比 西施(西子)和虞姬的对比很巧妙:西施的结局令人断肠,而虞姬虽死却化作美人草被后人铭记。这里暗含对命运不同的感慨——同样是悲剧,有人被遗忘,有人被传颂。

第四部分:王朝覆灭的缩影 最后用椒房(后宫)、烛光等宫廷意象,突然转到"越骑(敌军)踏破山河"的巨变。吴歌还在梁上回荡,但姑苏台(吴王享乐之地)已只剩月光照耀。结尾的"鸱夷"指伍子胥的尸体被投入江中,暗示吴国因昏庸而亡。

全诗核心: 通过乌鸦、江水、落叶等易逝的事物,与吴宫歌舞、美人传说形成对比,揭示了一个永恒主题:所有辉煌终将败给时间,而自然万物(如月亮、江水)永远冷眼旁观着人间兴衰。诗人没有直接说教,但每个意象都在提醒:沉溺享乐终将付出代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