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诗人的笔墨,传达出他对中台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悟。
首先,诗人用“中台岌岌最堪观”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中台山的巍峨壮丽。这里的“岌岌”是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接着,“四面林峰拥翠峦,万壑松声心地向”,诗人描绘了中台四周的景色。山峦被树木覆盖,显得翠绿欲滴;山谷中的松涛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数条山色骨毛寒,重重燕水东南阔”,诗人又描绘了中台的山色和水源。山色冷峻,给人一种清凉之感;而东南方向的水域辽阔,给人以宽广的视野。
“漠漠黄沙西北宽”,这句话描述了中台西北方向的景象,大片的黄沙映衬出一种苍茫的感觉。
最后,“总信文殊归向者,大家高步白云端”,诗人通过描绘中台之美,抒发了自己对佛学的向往。他认为,文殊菩萨一定会被中台的美景所吸引,最终在这里归隐;而大家,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希望能够像文殊菩萨一样,达到高深的境界,生活在云端之上。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台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佛学的向往。诗中的画面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